[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本人尝试了一种新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每周重大新闻播报。通过开展此项实践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功能;显现出学生自我教育功能;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强调学生的成长性功能;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释放出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只停留在书本和教材上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运动与发展着的与时俱进的理论。
[关键词]概论课; 新闻播报;实践教学; 创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为了达到《概论》课公司产品的目标要求,除了从理论教学环节强化效果外,还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运用每周重大新闻播报实践教学方法是提高该门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简而言之,就是由学生自行分组讨论收集资料并确定播报员,在每周第一次《概论》课上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上一周的重大新闻的课堂实践方式。多年的实践表明,每周重大新闻播报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一、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实践教学不仅指校外社会实践教学,还包括课堂内实践教学和课后校园内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是根据本门课程性质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一系列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而产生直接感知的动态性教学过程。许多学者认为课堂实践教学非常必要,并为此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等。然而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每周重大新闻播报正是本人根据《概论》课程性质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尝试而总结的一种创新性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
(一)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符合《概论》课教学的以下特性。
1.理论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又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它们是在生动、具体的实际中经过判断、推理而抽象出来的,理论性极强,教学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否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的事例往往让学生觉得“蜻蜓点水”,难以产生深刻的效应。在学生的新闻播报中却可以发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而且学生印象深刻,影响深刻。如:2009年秋季开学第一周有同学报导第一条新闻“富二代加长林肯上大学”,并链接了两幅图片。一幅是富二代加长林肯上大学的图片,另一幅是某高校操场许多送子女上学贫困家长打地铺过夜的图片。下面同学发出了惊叹之声,播报同学当时感言:在这样一个贫富悬殊的年代里,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把握自己、做好自己!在讲解第八章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时,再将这两幅图片展示出来进行讨论,学生发言积极大胆,效果非常好。因为这些真实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
2.时代性。《概论》课教材总体设计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就是在三大理论成果的分析方面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主要力量放在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论成果的检验,这充分反映了《概论》课的时代性特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了由社会主义经济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严峻挑战。而当代大学生又是“三观”的形成时期。让广大学生多视角地了解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利于如何应对挑战,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每周重大新闻播报充满时代气息,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开放性。《概论》课教材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即便在同一主题下,也有多个侧面。涉及内容及其广泛,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军事、内政、外交、国防、党建等等。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决定实践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每周重大新闻播报内容包罗万象,正好适应这一特性,充分给予大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的空间。
4.针对性。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讲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时代感强、责任感弱;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意识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等。针对此状况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把强烈的参与意识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每周重大新闻播报从参与、体验到感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即变理论上被动接受的客体为实践上能动建设的主体,大大地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的可能性
1.从理论上看,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一“法”为主,多“法”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该正确处理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一些新的教学法,我们都应采取支持和学习的正确态度,而不是互相指斥和拆台。唯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大胆试验,勇于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每周重大新闻播报是对《概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创新尝试。
2.从政策上看,教育部已明确规定了《概论》课总学时为96至108课时,实践课时为32至36课时。一般本科院校课堂讲授课时为72至78课时(如浙江理工大学本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课堂讲授课时为78课时),这都为课堂实践留有空间。每周重大新闻播报5~8分钟,占用时间总计2~4课时。不但不会影响理论教学时间,反而会促进理论教学效果。
3.从主体上看,新闻播报的主体—当代大学生不仅计算机水平高,而且上网也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部分学生还自备电脑。因此,每周重大新闻播报资料收集、幻灯片的制作完全有可能。
二、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的方式与要求
(一)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的操作方式
1.明确目的。每个学期第一周第一次课在讲完本门课程性质、教材设计及逻辑结构、学习重要性之后,再谈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课堂理论学习过程中进行每周重大新闻播报活动。旨在让当代大学生“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关注身边大事,做有为青年”。
2.分组。根据课堂情况确定分组人数。在公司,目前本科教学78学时,每周5课时,分16周完成;专科教学72学时,每周4课时,分18周完成,本专科每周至少2次课。以120人的课堂为例,本科分16组,每组8人左右;专科分18组,每组7人左右。由学习委员完成这个任务(组员原则上以寝室为单位以便讨论确定播报内容)。在第一周第二次课前学习委员将分组名单以及播报顺次交给任课老师,而且在这之前首先确定第一次播报组员以便第一周播报不延误。
3.确定组长。由班干部确定每组组长,主要负责本组成员分工、督促、协调工作以及与下一组的交接工作。要求态度极其认真负责、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组员担任。尤其是第一组播报的好坏非常关键,有示范作用,所以第一组组员及组长选择要格外慎重。
4.确定每周播报时间。除了第一周是在第二次课播报外,其余每周新闻播报都在第一次课进行,当然老师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5.每周播报后点评。每次学生播报完后,任课老师应根据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的具体要求对本次播报状况进行点评以便下一次播报做到“扬长避短”,最终提高播报质量,并按优、良、中、差等级给予成绩评定,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二)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的具体要求
1.内容要求。每周国内外发生的新闻很多,如何取舍非常重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收集的内容都进行播报。因此,每组每个成员在收集资料基础上讨论决定播报内容。要求学生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内政外交、国防建设、党建及两岸关系多方面的重大新闻播报。这样,既不会离开《概论》课理论内容,又把教材中的理论与正如火如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联系起来。
2.形式要求。每次播报内容要制做成幻灯片。幻灯片的总体设计由学生自行而定,但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晰、简洁明了。每次播报的第一张幻灯片要体现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的主题。第二张幻灯片是本期播报内容简要。其余体现具体内容,可用链接的形式,或文字、或图片解说详情。
3.时间要求。每期播报时间5~8分钟为宜。既要内容丰富又不可用时过长,以免“喧宾夺主”,延误理论教时的时间。
4.播报人要求。播报人由每组成员推举担任(必须是本组成员)。要求衣着整洁、举止大方、声音洪亮、吐词清晰。播报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三、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的有益性
1.从学校角度看,为学校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每周重大新闻播报不受时间、空间、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每当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们都有同样的感触:实践教学实施难度大、不好操作、或是流于形式。每周重大新闻播报只需教师以课堂为单位,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走出校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不受交通费、门票费、讲课费等经费的制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重视和经费不足,是严重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因素之一,这也是高校普遍现象。
2.从学生角度看,第一,突出学生主体功能。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从收集、讨论、制作、播报新闻,始终是主角,教师只是起到引领作用;第二,显现出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如在《蜗居》这部电视剧热播时,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毕业后,我们究竟应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在小城市发展?对学生自己日后的定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第三,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在每组播报点评时又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第四,强调学生的成长性功能。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探究,当他们在合作中制成的“产品”获得老师的肯定时,非常有成就感,增强了自信的体验,因而学生收获了一次较大的成长。第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掌握大量信息基础上进行讨论、判断、分析并做到有效地取舍,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在播报时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各种极具特色的幻灯片制作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从教师角度看,第一,提高教学效果。把生动鲜活的事例与课堂相结合,改变了教与学相脱节“教师辛辛苦苦45分钟,学生下来一场空”的局面。07级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汪超同学说“以往的思政课我们班同学都不是很重视,收效甚微,现在的《概论》课同学们却很期盼”;07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专业的吴慰同学说“过去我们寝室同学从不关心新闻,现在茶余饭后、就寝之前经常讨论国际国内大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时候还发生激烈的争论,相持不下时,一致认为在《概论》课上请教老师”。不仅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第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概论》本身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每周重大新闻播报促使教师每天必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促进教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四、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每周重大新闻播报应注意的问题
每周重大新闻播报是《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方法之一,为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在进行每周重大新闻播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播报内容选择上,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每周重大新闻播在教学中只是教学手段和方法,而非教学目的。所有内容必须围绕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进行。因此,播报内容一要强调“重大”,二要强调“主题”。避免出现“两多”现象:娱乐八卦多,男生体育新闻多,使得每周重大新闻播报成为课前“调味剂”。
2.播报时间长短上,这与内容选择也有关。有的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认为自己选择的就是重要的,没有突出“重大”二字,同时没有与教材性质内容相连,因此大多数学生播报都在8分钟左右,有的甚至超出10分钟。
3.幻灯片制作上,大多数同学都能按老师要求制作并突显个性,但有些同学花了很大功夫设计制作,效果却不佳。如:颜色不是背景太暗,就是颜色太多,导致不清晰,再就是链接的内容太多而字体太小,看不清楚。教师在第一次点评时,一定要特别强调这一点。
4.教师评定时尽量做到鼓励为主,调动积极性。有些播报人第一次上讲台,难免紧张,如不能面对同学,只看电脑或是投影,应及时给予纠正,并告诉他(她)此次播报其它方面的优点,以增强自信心。
五、结论
总之,每周重大新闻播报作为课堂实践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它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石云霞等著.“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李旺珍,304am永利集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