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am永利集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在《概论》课中构建321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发布日期:2016-09-06    浏览次数:

[摘要]实践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概论》课中提出并实施了321实践教学模式。这套模式不仅经费较少、实施难度不大、易于操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把课堂实践教学、课后校园内实践教学和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受益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公司产品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件精神,都在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取措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和困扰高校的一大难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实践性很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加大对《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强化对《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何制定一套经费较少、实施难度不大、易于操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摆在每一位从事《概论》课教学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就不同高校而言,在办学经费、学生素质、区域优势、团队力量、团队建设等方面差异较大,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因此,对于每一个高校而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只有相对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我们结合近几年来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认为在《概论》课中实施321实践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与形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通常指除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的一种教学模式,只存在于理论课堂教学之外。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就是一种单纯的理论灌输的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或记笔记,以达到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在课堂上的理论讲授之外所有的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模式,即不仅存在于理论课堂教学之外,而且存在于理论课堂教学之内。[1]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上述内涵,可以把它分为三类:第一,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这种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重大新闻播报、看纪录片、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形式;第二,课后的校园内实践教学。也有学者称其为“第二课堂”。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系列校内活动,如:听专题报告、搞电影周活动、读原著写心得、讲座交流、演讲比赛、有奖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形式;第三,校外社会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是针对有关教学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社会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形式。

二、《概论》课中实施321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用实践教学形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开展《概论》课实践教学,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采取恰当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实践教学表明,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学生才有积极参与的自觉性,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概论》课中实施321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是:课堂上的实践教学3种形式;课后校园内的实践教学2种形式;校外社会实践教学1种形式。

(一)课堂上的实践教学

1.每周一次重大新闻播报。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概论》课教学时效性,笔者每周让学生进行一次重大新闻播报。每周重大新闻播报,简而言之,就是由学生自行分组讨论收集资料并确定播报员,在每周第一次《概论》课上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上一周的重大新闻的课堂实践方式。每周重大新闻播报不受时间、空间、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效果非凡。从学生角度看,第一,突出学生主体功能。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从收集、讨论、制作、播报新闻,始终是主角,教师只是起到引领作用;第二,显现出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如在《蜗居》这部电视剧热播时,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毕业后,我们究竟应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在小城市发展?对学生自己日后的定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第三,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在每组播报点评时又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第四,强调学生的成长性功能。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探究,当他们在合作中制成的“产品”获得老师的肯定时,非常有成就感,增强了自信的体验,因而学生收获了一次较大的成长。第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掌握大量信息基础上进行讨论、判断、分析并做到有效地取舍,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在播报时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各种极具特色的幻灯片制作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教师角度看,第一,提高教学效果。把生动鲜活的事例与课堂相结合,改变了教与学相脱节“教师辛辛苦苦45分钟,学生下来一场空”的局面。07级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汪超同学说“以往的思政课我们班同学都不是很重视,收效甚微,现在的《概论》课同学们却很期盼”;07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专业的吴慰同学说“过去我们寝室同学从不关心新闻,现在茶余饭后、就寝之前经常讨论国际国内大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时候还发生激烈的争论,相持不下时,一致认为在《概论》课上请教老师”。第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概论》本身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每周重大新闻播报促使教师每天必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促进教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仅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

2.看两部纪录片。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增强感染力,在系统深入地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后,本人按照教学进度及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的安排,组织学生观看了两部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和《小平,您好》。这些影视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直观感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并要求学生紧密结合资料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理论,写出观后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上交的观后感来看,有的学生改变了过去对毛泽东的片面认识,认为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功劳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有的学生则加深了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理解,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密不可分,但毛泽东的思想并不等同于毛泽东思想,真正把握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区别,以及毛泽东思想之所以以毛泽东个人的名字命名的深刻原因。而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则深深地感动了学生们,有的学生认为邓小平在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坚忍不拔,自信乐观,他身上具有的伟人独有的风范和品质及人格魅力,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学生则从邓小平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开拓新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认为每个人都应具有创新精神,去开拓自己的丰富人生。所以通过看纪录片谈感想,既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又使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2]此外,我们每章都会安排一至二个不超过5分钟的小录像,活跃了课堂气氛,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搞两次课堂讨论。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在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和思考,学会客观、全面地解析问题,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社会大课堂的实践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把一些看起来浅显,说起来空洞,讲起来片面的内容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氛围,使他们在轻松中去碰撞不同的思想、观点,然后再由老师加以引导,得出一个为多数人认同的结论。我们一般在讲第四章和第八章时分别设一个讨论题,一是第四章如何正确看待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联系和区别?二是第八章如何看待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让每位学生准备发言稿,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推选学生担任主持人、记录人,由学生自由发言,下面的同学应踊跃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力争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讨论结束,由任课教师对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交流讨论,增添了学生的胆识,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一些辩论和反驳,能引发一次又一次的小高潮。既可在辩论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纠正错误,增长知识,又可使学生受到教育,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如何正确看待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联系和区别?”的讨论。针对有些人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存有疑问,在改革与改造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改造前。组织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老师因势利导,结果一致认同:改造与改革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产物,二者都有其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是社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改造的全盘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对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继承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遗留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了错误认识,明辨了是非,使学生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3]

(二)课后校园内的实践教学

1.搞一次演讲比赛。主题演讲活动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操作性较强,属于体验与拓展性实践教学方式。教师结合课程的内容,结合具有时效性的社会热点、理论热点以及同学们的关注点,每个学期举办一次专题演讲活动。如每年春季学期围绕两会、秋季围绕党大会或全会相关热点举办演讲比赛活动。在学习、识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而内化到学生的背景知识结构中去,并转化为能力。在今年春季举行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演讲比赛活动,是在第十五周进行的。08护理本科一班的刘玉玲同学和09口技专科的彭可同学分别以一篇“中国色彩”和“特色制度,金色中国”夺得并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刘玉玲同学说“我的演讲稿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查阅了非常多的资料,这期间我感觉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当概论老师初选稿件就大加赞赏时,我信心百倍,尽管我从没有上过讲台,但事实证明我能、我行。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演讲水平大大提高,当然我的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等是我本身的优势。我非常感谢《概论》课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锻炼的平台,并衷心希望这个活动越办越好!”

2.进行一次征文比赛。为了检查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概论》课每学期针对全校学生开展论文征文比赛活动。如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概论》教研室在全校《概论》课堂开展了相关的征文比赛活动,收到稿件内容丰富多彩,有理论方面的,由实践方面的;有宏观上的,有微观上的;有涉及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有涉及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有论现代化建设的,有论执政党建设的;有关注理论焦点的,有关注社会热点的。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为了鼓励学生,《概论》课教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负责人对这些稿件进行评审、表彰和择优在校报上发表,并对学生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4]

(三)校外社会实践教学

利用寒暑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作为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有利于深居学堂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实地考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为深化改革所作的努力,以增强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课本中的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真正深化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5]社会的选题方式可根据实践教学方案教师有针对性地拟定的调研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或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一个。调查地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自行选择,原则上在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让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参观,结合问题去询问、记录、采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和资料,这就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动口和动手能力。在教师的宏观指下,学生独立完成调查活动后,学生必须提交一篇15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任课教师把任课班级的调查报告收回,在两周内进行初步评阅,挑选总数的15%进行复审,分出等级进行奖励。推荐优秀的调查报告到院报发表。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他们学习《概论》课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基本形成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321模式。实践表明,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学生才有积极参与的高度自觉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经费不多、安全系数高、工程不太复杂的实践教学,学校才能保证其持续、健康、有效地进行;只有实施难度不大、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的实践教学,教师探索与研究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提高,《概论》课实践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实践教学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只有相对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每一个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国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涵义和基本方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6).

[2]刘加洪,陈申宏,张文峰.提高高校德育课堂教学效果新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探索[J].嘉应学院学报,2008,(2).

[3]张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性教学研究[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7,(4).

[4]居继清.《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5]韦丽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

(作者:李旺珍,304am永利集团副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