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讲好思政课 用情传递党声音
——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中守正创新
李旺珍,304am永利集团教师。她坚守思想政治公司产品工作近30年,是学生心中的知心人、引路人、摆渡人。她守正创新,倡导和践行民主开放的思政课堂,引导学生自觉跟党走,坚定“强国有我”信念;她深入基层,让百姓故事走进思政课堂,赋予思政课堂鲜活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教学滋养;她言传身教,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她真诚、关爱学生,理解且善于倾听学生呼声,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她激情活力、亲和幽默的教学特色,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担任市委宣讲团成员后,她把讲台搬进村湾社区,将足迹遍及鄂南大地、把党声传到田间地头、山边水库、特色村落。曾获得湖北省回乡宣讲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咸宁市敬业奉献类“咸宁好人”、学校先进思政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通城县内冲瑶族村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的二十大特色宣讲,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用心讲好思政课 让学生领悟真理力量
如何让思政课做到学生想听爱听?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思政课上学生“抬头率低”的问题。在李旺珍的课堂上,抬头率非常高。学生们说:“李老师讲课有激情有特色,课堂更有魅力。”这份魅力来自李旺珍对教学工作近三十年的坚持与投入,来自她对思政课的深厚感情。
第一,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为让课堂活起来,采用嵌入式教学方法。在讲“改革开放”这个问题时,导入歌曲《春天的故事》。把歌词放在屏幕上,让学生以“才艺展示”的形式唱歌并给予加分奖励。学生的听课热情一下子被带动起来,纷纷参与唱歌活动。热身运动做完了,真正的教学才可以开始,李旺珍会连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为什么说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是谁?”“画的圈指什么?”“写的诗篇又指什么?”。为让课堂更生动,采用朋辈教育激励法。2020年,疫情发生后的第一个学期,学生没有返校,在家上网课,为了疏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李旺珍组织学生写下疫情期间家乡的现状及心路历程,生科专业的文小玉同学写下了《疫情下的星空》,把自己为家乡做志愿者期间的故事分享给班级同学。李旺珍把他的故事融入到了党校积极分子培训教学中,让同学们知道榜样就在身边,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文小玉感叹说“没想到我的故事还可以进入老师的教学案例,实在是太幸运了。”为让课堂更鲜活,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调研既是为了做科研,也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每逢假期她就往基层跑,见到了很多在书本上读不到、课堂上看不到,却极具说服力、感染力的身边人、身边事。她经常给学生讲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他们没有流连大城市的繁华,而是致力于家乡特色产业的发展,逐梦在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路上。她说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农村大有可为,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走进农村,留在农村,建设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第二,思政课堂“讲时政”。为让课堂接天线,采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重大时政要闻播报”。有一次学生在播报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的新闻时,用《过零丁洋》这首诗提问他的同学——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写出这首诗?学生自己通过比照现实与历史,感慨万千,并自觉认识到必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让课堂接地气,采用问题式教学,辅之以视频让学生思考身边的经济现象。在讲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每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的视频让学生看后意犹未尽。李旺珍趁热打铁地问道:“双11”令世界惊叹的销售奇迹,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怎样的?为什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三新一高”的重大部署?为什么二十大又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讨论结束后,学生感言“原来我们的消费状况竟然与国家制定政策有关啊!二十大报告原来离我们这么近,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第三,打磨教案课件成习惯。为了深奥的理论通俗易懂,采用形象比喻法。在讲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什么不能说“马克思主义过时社会主义失败”时,她形象比喻,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列车不沿着既定轨道而行,出轨了会是什么结局?前苏联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是导致解体的根本原因,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不可违反原则,否则也会翻车。在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作一艘航船,两个基本点,就好比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工作正常,航船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全速前进。人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就到达不了目的地。为了拉近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距离,采取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扫黑除恶题材电视剧《狂飙》寒假刷爆全网,这部剧在青年学生中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春季开学第一课她就用《狂飙》导入,立马就吸引了学生,一番热烈讨论后,她顺势提问《狂飙》带给大学生的人生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感言“曾以为理论课很枯燥很无聊,当听到李老师的课时,却觉得十分有趣。她总能将社会新闻时事热点带入课堂,从不回避问题,还鼓励我们勇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我们的真情实感,说得好说得对就表扬,说得不对就予以纠正。她备课非常认真,PPT制作精美,配有很多背景图片,还引入了相关视频,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用情传递党声音 让百姓感悟思想伟力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李旺珍看来,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她创新宣讲形式,不仅用“乡音”传递“党声”,还用互动的方式把听“民声”与传“党声”结合起来。在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宣讲二十大精神时,身为大坪乡人的李旺珍幽默开场:“上台前,我征求大伙意见,是用普通话讲,还是用通城方言讲。老乡说,除了English听不懂,什么都听得懂”。纯正乡音,让现场瞬间热烈起来。她走到老百姓中间,抛出问题:“从哪一年开始,您觉得生活越来越好了?”“2015年!”村民黎曙光抢答:“当年,家里年收入才几万元,现在有十多万元。此前,乡村道路是村村通,现在是户户通了;以前住老屋,现在住新房”。从身边事说开去,李旺珍盘点发展成就:“这些变化,归根结底,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伙点点头,李旺珍继续发问:“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了之后生活怎么样”“工资能不能快点涨”“就近打工的机会多不多”。“这都是大家的急难愁盼。”李旺珍拿起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老乡们,有这‘三个算数’,大家对共同富裕有没有信心?”李旺珍再问。“有!”乡亲们声音铿锵,掌声热烈。宣讲中,李旺珍多次与村民互动。“讲理论,不能生搬硬套。提问能引导大家思考,变‘被动听我说’为‘启发主动想’,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入脑入心。”这种接地气、聚人气的宣讲,用地方话替代普通话,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让高大上的理论更具烟火气、人情味,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旺珍把宣讲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理论宣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用爱心与奉献诠释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为党的理论宣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